邏輯思維智力題是一種訓練思維邏輯的很好的方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10個有趣的邏輯推理題和答案,那么,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一下吧!
一、強盜分贓
一個人在林中散步時,無意中聽到了幾個強盜在商量如何分贓。強盜們說,如果每人分6匹布,則剩余5匹;如果每人分7匹布,則少8匹。請問:共有幾個強盜?幾匹布?
答案:這類問題就是我國數學史上有名的盈虧問題。它有一個固定的公式:(盈+虧)/分差=人數(單位數)。所以,這道題的算法就是:(8+5)/(7—6)=13(強盜人數),13×6+5=83(布匹數)。答案是,共有13個強盜,83匹布。
二、老朋友中誰具備這三個條件?
甲、乙、丙、丁四個人上大學的時候在一個宿舍住,畢業10年后他們又約好回母校相聚。老朋友相見分外熱情。四個人聊起來,知道了這么一些情況:只有三個人有自己的車;只有兩個人有自己喜歡的工作;只有一個人有了自己的別墅;每個人至少具備一樣條件;甲和乙對自己的工作條件感覺一樣;乙和丙的車是同一牌子的;丙和丁中只有一個人有車。如果有一個人三種條件都具備,那么,你知道他是誰嗎?
答案:“乙和丙的車是同一牌子的;丙和丁中只有一個人有車”,說明甲、乙、丙三個人有車,丁沒有車。由于“有一個人三種條件都具備”,而“只有一個人有了自己的別墅”,所以有別墅只能是有車的甲、乙、丙三人中的一個。這樣丁就沒有車也沒有別墅了,由于“每個人至少具備一樣條件”,所以丁有喜歡的工作。由于“甲和乙對自己的工作條件感覺一樣”,而“只有兩個人有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丙和丁一樣,有喜歡的工作。既有車又有喜歡的工作的只有丙,那么他就是三個條件都具備的人了。
三、一道數學題:今有四數,取其每三個而相加,則其和分別為22、24、27和20。求這四個數各是多少?
答案:如果設其中某個數為X,則其他三個數很難用X的式子表示出來。但是換個思路,設四個數之和為X,則這四個數分別為X-22、X-24、X-27和X-20。列方程(X-22)+(X-24)+(X-27)+(X-20)=X。解得X=31。31-22=9,31-24=7,31-27=4,31-20=十一,即這四個數分別為9、7、4、11。
四、巧妙化解尷尬
一次,清朝的官員們在長江邊談到江面寬窄的問題。官員甲說江是500尺寬,官員乙則說是700尺寬,兩人都很倔,誰都要蠃,誰都怕丟面子,結果兩人爭持不下,越吵越兇。一位姓陳的官員靈機一動,說了一句話,使雙方停止了爭論,而且都保全了面子。你能想到他是怎樣說的嗎?
答案:他說:“江面水漲時就寬到700尺,而落潮時便只有500尺。您兩位都說得對,那有什么好爭論的呢?”
五、一筆連24個點
一筆把24個點連起來,不能重筆連,不能斜連,只能橫豎連,第一排第二個不能連,從哪開始都行。
答案:一筆連成24個圓,24個圈用一筆連成,第一排5個、第二排5個、第三排5個、第四排4個、第五排5個。
六、時鐘的快慢
小王在便利店買了幾袋方便面。他離開時,發現便利店的時鐘指向3點55分。回到家,家里的時鐘已經是4點10分,但小王發現他把錢包忘在便利店了,只好以同樣的速度返回去拿。到便利店時,發現店內的時鐘指向4點15分。小王家里的時鐘是極準確的,那么便利店的時鐘是快還是慢?
答案:便利店的時鐘慢了5分鐘。
七、如下圖所示,哪個字母能填在問號處完成謎題?
答案:L。每行中心字母的位置號是左右兩字母位置號的乘積。
八、及時往返
王先生上午8時駕車從甲地到乙地辦事,預計辦完事后再從原路返回,可以在正午之前趕回甲地。不料在外出途中,因交通阻塞,以致所用時間比預計的時間多兩倍才到達目的地,接著他按照原計劃的時間辦完了事。現在請問,如果王先生在返回時,以4倍于去時的速度加速往回趕,還能否在正午以前趕回甲地?
答案:對于這道題,有人這樣分析:去時多花的時間,返回時補了回來,因此,可以在正午以前趕回甲地。 其實,這種分析的結論是錯誤的,錯誤原因在于缺乏具體的細節和數量分析。由于王先生去時所花費的時間已等于預計來回的總時間了,等辦完事后,實際上已是正午了。所以,王先生不管怎么加速,在正午前是不可能趕回甲地的。
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啟示我們:分析問題時,一定要避免想當然,要注意細節的分析,有必要的話,還要進行數量上的分析。
九、松鼠分松子
冬天快來了,秋天的時候松鼠要分果子冬眠了,現在有三只松鼠,770個松子,為了公平起見,它們決定按每只松鼠摘松子的速度來分配這些松子。它們摘松子的速度是這樣的:當A松鼠摘4個松子時,B松鼠摘了3個松子;當A松鼠摘6個松子時,C松鼠能摘7個松子。
現在請你計算一下,A、B、C三只松鼠分別能分到多少個松子呢?
答案:根據題意可以算出:當A松鼠摘12個松子時,B松鼠能摘9個松子,而C松鼠能摘14個松子。所以,它們的速度比是12:9:14。A松鼠可以分得770×12/35=264個松子;B松鼠可以分得770×9/35=198個松子;C松鼠可以分得770×14/35=308個松子。
十、哪種方式更快
有個母親想要進城看望正在讀書的兒子,她知道每天有一輛公共汽車會經過自己所在的村子進城。她發現自己有如下幾種選擇:早上起來迎著公共汽車來的方向走,遇到公共汽車坐上去;在村口一直等公共汽車到來;往城里的方向走,公共汽車追上她的時候她就坐上。三種方法中的哪一種可以更快到達城里呢?
答案:都一樣。不論她怎么走,最終都是按那輛車到達目的地的時間來計算的。
邏輯思維是除情商外,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你覺得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不行,請不要氣餒,因為邏輯思維更多的是需要后天的鍛煉,比如
勤思考、
多總結歸納都能培養出優良的邏輯思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