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曾經說:“搞藝術的人帯要靈感,難道搞科學的人只需要數據和公式嗎?搞科學的人同樣需要靈感。而我的靈感,許多就是從藝術中悟出來的。”
是的,科學家們經過長期研究發現,直覺和
頓悟來自右腦。
直覺是描述人類思維過程的一個詞,直覺判斷不是一步一步地推理之后而作出的,而是瞬間產生。
如果我們將一份施工圖紙和施工方案,交給一位具有豐富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他也許只需粗略地看上幾分鐘,然后就能告訴我們需要花費大約多少經費、多長時間。這正是一種直覺判斷。它運用的不是施工預算的方式:將每一單項的花費加起來計算出工程總價;一個ー個項目地計算,然后再將建造的每一個階段列表計算出施工總共需要多長時間。這種施工預算的方式也許得花上一個上午的時間。
如果擁有足夠豐富的經驗,直覺判斷可以像數學判斷那樣精確。如果你要求他解釋,他也許只會說,這是“經驗”或者這是“直覺”。直覺就是右腦思維的結果ー一就像它只需掃一眼人群,就能辨認出一張臉一樣!
1945年,數學家杰奎斯•哈德瑪,向全美的著名數學家寄發問卷,詢問他們在創造性工作中使用的是哪一種思維。
他將結論總結如下:
“實際上,他們所有人不僅僅在心理上避免使用詞語,而且避免使用代數或其他抽象符號。在我所收到的答卷中,這些數學家的心理圖像是最常見的,但他們可能是另一種一例如運動著的心理圖像。”
對于數學這門精確而抽象的科學而言,真正的創造性工作者,在他們的工作中,竟然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形象,依賴于右腦功能!
愛因斯坦也寄來了一份頗具意義的答卷。在答卷中,他描述了思維的兩個階段,先右腦后左腦,在右腦階段中,利用右腦的流暢性及其功能,去把握“視覺”形式的復雜表象,最終進行成功轉化。愛因斯坦具有非常明晰的右腦意識!
另一項對創造性思維有組織的調查活動,是由美國化學家普拉特和巴克爾進行的。結果發現,在回答問卷的化學家中,竟有83%的人,聲稱他們經常或偶然得到無意識直覺的幫助。
當我們處于覺醒狀態時,大部分時間是由左腦的意識所控制,當我們有幸獲得創造性的“頓悟之光”時,它常以一種令人吃驚的完整形式出現。它的出現,正是我們沒有意識到的真正"思維”的最終結果!
這種來自于神秘的“無意識”過程,幾百年來一直被那些富有創造性的人們提及。
莫扎特在一封信中描述了他在音樂創作中的“頓悟”過程:“當我感到舒適并且興致很好時,或者當我駕駛著汽車或在美餐后散步時,或者夜里睡不著時,大量思維可以隨意地進入我的腦海。它是什么時候,怎么進來的呢?我不知道,而且我與之無關。對于那些令我高興的思緒,我把它們記在腦子里,并哼唱它們。”
歷史上最著名的頓悟之光之一,生了阿基米德定律。一次,國王得了一頂黃金制成的皇冠,但懷疑是否摻雜有銀。他讓阿基米徳設法解答這個問題。有一天,阿基米德發現當他在浴盆中坐下,水面升高了,上升的水的體積等于他的身體浸在水中的體積。他突然聯想到其實只要能夠測出皇冠的體積,他就能根據質量除以體積,得出皇冠的密度,弄清楚是否摻雜有銀。于是他激動萬分,從浴盆中跳出,將皇冠浸人水中,得到了它的體積。阿基米德定律由此產生!
在科學發現的歷史上,充滿了類似的事例。它們都說明了創造性的直覺和頓悟來自右腦,這是思維的第一階段,是創造思維的基礎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