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嘗試為一本500頁甚至超過1000頁的書做過
思維導圖,你一定遇到過下面一種或幾種的困擾:
1.思維導圖的分支樹過多,十幾個以上的分支,環繞著正中的大標題,看得頭大。
2.思維導圖不同分支樹里的內容彼此有聯系,為這些關聯連關系線,結果整張圖被密密麻麻的直線、曲線環繞,混亂不堪,簡直折磨眼睛。
3.把一本內容龐大卻結構散亂的書按照自己的思維重新整理了脈絡,卻因此失卻了篇目本來的順序,想要查找某篇故事卻在龐大的導圖里找不到了……
4.不同的分支樹代表不同的章節,各個大分支下細分出諸多的小分支樹,而諸多的小分支樹在類別、范疇上有極大的相似性,甚至可以將其獨辟思維導圖,但是如此會破壞現有思維導圖的結構,怎么辦?
5.所做的思維導圖主題是小說(以故事的情節脈絡展開),在本來就龐大的導圖里(如490多篇的聊齋故事篇目)還想要把故事情節的關鍵詞標注出來,導圖的體積就會更加龐大,怎么平衡導圖的內容安排和導圖的整體體積大???
或許你還會遇到其他
思維導圖制作相關的問題,而以上5種則是我制作《聊齋志異》的大型導圖時遇到的,因為這些問題,思維導圖歷經多次刪除重做、做了再修、修了再刪除又重做反復修的曲折。所以,這篇文章里,我主要針對以上這些問題,來談談我的大型思維導圖制作經驗。
(聲明一點,因為是大型思維導圖,所以作者是用電腦制圖,軟件是XMIND(免費版),其實用什么軟件不是重點,重點是導圖的內容怎么合理安排處理。至于軟件功能,大多數的思維導圖的基本功能都是一樣的,本篇文章不是軟件使用說明書。)
現在,我們正式開始說問題:
1.思維導圖的分支樹太多了怎么辦?
我的解決之道是簡約至上。
我要對《聊齋志異》做思維導圖,《聊齋志異》有490多篇,我能把490多篇故事的標題做導圖的大分支嗎?當然不能,只要想想倘若你是賣糖葫蘆的人,你的糖葫蘆桿子上扎了400多根糖葫蘆,你的糖葫蘆桿子一定是慘不忍睹的!那怎么辦呢?你可以把這些篇目分類,比如按章,例如《聊齋志異》有12個章節,那我可以把思維導圖的大分支列成12個,再把各章節的篇目做為下面的小分支。
當然,按照左圖這樣也是不合適的,因為不均衡,等到小分支的內容填進去后就會左右兩邊嚴重地不平衡,所以要把它們平衡下,像右圖那樣,兩邊平衡,這樣看起來更加悅目。
這里,我只是臨時配圖說明下平衡的重要,實際作圖時,如果十幾個大分支的總體內容過多,會把十二個章節再做區分,分成上部六個章節、下部六個章節。
在實際作圖時,是要按照你的需要或者說你的想法定思維導圖的分支安排的,如我要把《聊齋志異》變成地方文化錄,那我就要按照地域分導圖的大分支;我要把《聊齋志異》變成聊齋史錄,我就要把它按照發生的時間年代分大分支。
但無論你以什么范疇(時間、地點、人物、物件等)來做大分支,前提是不要讓大分支太多,要讓你的思維導圖時刻保持一個清晰明確的外觀。如《聊齋》幾乎涉及了全國大部分的省份,我卻不能直接把幾十個省份全做大分支,而是先分西部、中部、南方、北方,再分東北、西北、中南、東南等。
(注:因為圖沒有做完,所以為了臨時編輯方便,有刻意調整大分支的內容,最終圖完成時,是不會有如圖中右邊部分那么多的大分支的;另外,因為導圖太大,“南方”、“北方”的標簽沒有顯現出來,把“北京”獨立分出來,是因為它是都城,很多內容的后期完善需要用到它。)
好了,關于大型
思維導圖結構處理的第一個問題,就先說到這兒,下期我來分享關于大型思維導圖里怎樣處理眾多的聯系不讓導圖混亂的具體經驗。
原創作者: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學員: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