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聰明的頭腦,理解能力強、反應速度快。那你有沒有想過,是什么決定了你大腦的反應速度?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啊,首先要了解一下大腦是如何思考問題的。
思考是一件比較累的事情,大腦為了避免思考耗費精力,會先讓記憶來完成思考的事情,因為這樣效率更高。比如說,你上班路上,該走哪條路,該在哪里換乘地鐵,你自然而然的就去做了,指揮你行動的不是思考,而是記憶。但如果換了一條新的路線,你可能就要走走停停了,因為你不能直接調用記憶,需要根據路牌、根據標識,再結合以往的經驗進行分析,做出判斷。
也就是說,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優先調用記憶區的數據來做決策,等無法直接調用記憶時,大腦才會根據實際情況,通過背景知識,通過經驗進行信息的關聯和合并,從而激發進一步的思考。由此可見,我們要想更好、更快的進行思考,提高理解和思考的能力,首先要豐富大腦的記憶庫,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識。
很多人覺的自己不會思考、思考能力差,但這只是表象。事實是,由于你大腦里沒有足夠的
背景知識,導致了你的理解和思維速度跟不上,從而讓你覺得自己不會思考、思考能力差。比如非??简炈伎寄芰Φ念^腦風暴。我們在開頭腦風暴會的時候,有的人跟得上,有的人到后來就蒙了。蒙圈的人不一定是他們思維能力差,而是他們的大腦里沒有你那么多的記憶信息、背景知識,從而使得他們聽起來比較費勁,不好理解,這樣就會越聽越懵。很多學生聽不懂老師講的課也是一樣,并不是他們不聰明,而是他們大腦里沒有足夠的“基礎知識、背景知識”,你還在想這個問題,結果老師已經講下一個了。
所以說,多讀書學習、多思考記憶很重要。不用懷疑我們學那么多知識,了解那么多信息、看那么多書到底有沒有用。查理芒格說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我這輩子遇到過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每天都讀書的,一個也沒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吸收知識,把它們儲存為自己的記憶、自己的背景知識,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可以直接的調用,就會比普通人更加快速高效,那看上去就會比普通人更聰明。
之所以說多讀書學習能提高一個人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一方面是它可以幫我們積攢大量的背景知識,另一方面是在讀的過程中,我們會學到很多優秀的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比如思考模型,它就可以給我們提供思考的方向和方法,讓思考變得更高效。
那么于讀書學習而言,最大的問題可能就在于讀書效率的問題了,也就是讀書的速度、讀書的理解、讀書的收獲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內容我在前面視頻或文章中都分享過一些我的經驗,比如學習“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掌握快速閱讀和記憶的能力,用“對答案”的方式進行閱讀,用“便簽讀書法”進行讀書學習,有效的做讀書筆記等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看。
最后再簡單總結一下:大腦是不喜歡思考的,相比思考,大腦更喜歡用記憶來解決問題,因為這樣效率更高。所以,我們在學習中要多引導、多逼著自己思考。因為記憶是思考的殘留物,只有經過
深度思考過的東西,才更加容易被我們記住,而這些思考后的記憶又可以促進我們做更好的思考,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最終提高我們理解和思考的能力。(文/速讀G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