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對記憶力頗有興趣的人來說,我發現最吸引我的記憶項目不是記憶部分,而是速讀的無聲訓練,看到這,或許你會奇怪,不要急,聽我慢慢道來。
以前,我曾寫文談過無聲訓練對記憶的試金石意義(見
《無聲訓練是快速記憶的試金石》)。最近,突然發現,無聲訓練對記憶訓練的價值,不僅僅是試金石,它更像是記憶訓練的寶庫,包含了記憶過程中所需的大多數元素。
記憶材料的排列組合
任何事物的排列都講究最佳組合,記憶也要根據實際的需要對原始的記憶材料進行加工組合,使之利于記憶。而記憶的最佳組合,我以為是使之成為一個好故事(見
《快速記憶就是"講個好故事"》)。
好故事的最佳配置=包羅萬象的經典情節+連續不斷的影像+持續高潮的情感。
同樣,記憶材料的排列組合也要按照這樣的配置:故事+影像+情感。當然,如果有音樂更好,情感和音樂的配合能讓故事滿滿的代入感;而無聲訓練可以同時包含這些元素:記憶材料本身、音樂、故事、影像、情感。
無聲看圖中的記憶樂趣
無聲訓練的兩項內容:無聲看圖和無聲思考,前者可以當作圖片記憶訓練,后者可以當作文字記憶訓練。后者的記憶難度高于前者。
無聲看圖訓練,每10秒鐘換一張圖。它的核心點在于有既定的彩色圖片和限定的時間。
1.彩色本身可以調動訓練者的多種感官。
(圖1-1)
如這張彩色的圖,看起來便給人陽光的感覺,而如果換成右邊的黑白圖,視覺的刺激便遠不如前者。
2.時間。10秒的時間限制就像一道測試題。
3.場景。場景是故事發生的環境。訓練中的圖片本身就構成了故事的場景,比如(圖1-1)陽光下的山林瀑布。
4.故事線的參與者。故事線的形成需要人物、事物和故事。圖片里的元素便是故事線的主角或配角,如本張圖片中,陽光、瀑布、綠色的林子都可以是故事線的開篇主角。
同時,每個參與者本身也構成了記憶的材料。
5.音樂。音樂不僅可以調動人的聽覺,也可以調動人的情緒。不同的音樂能夠帶給人不同的情感體驗。精英特速讀軟件中的音樂是可以自己任意更換的。如上圖,若是配上一首悠揚閑適風格的曲子,無需個人專門花心思想象,一幕陽光休閑情景便已形成,胸中更會被滿滿的溫暖與閑適充斥,后續的情節想象不過信手拈來。
6.情感。情感=圖片場景+音樂。訓練者要做的,不過是讓自己的心跟著走……
7.故事。有了故事線的參與者、故事發生的場景加上應景的背景音樂,編一個短小的故事也是易事。
例如:
( 圖1-2 )(注:以上3張圖片均選自無聲看圖,且為我個人訓練時的3張連續圖片)
在30秒的時間里,我是這樣編造這三張圖片的兩兩串聯的:身處開闊的山林高地,望著遠處的平原碧水,若是能日日棲息于此,抬頭便可見藍天,轉頭便可見綠水,該多好(有場景、有元素、有內心的希冀);我喜歡沐浴在藍天白云下,抬頭便可見耀眼的陽光,溫暖著內心的所有角落,頓時胸中的各種郁積消散,心情舒暢;如果有機會我要攀上山澗間的白瀑,看陽光燦爛,聽瀑布澎湃……
而當我要回想這三張圖片時,我首先想到的是山林水邊清涼的風、遼闊的天,然后是暖暖的直照進心底的陽光,接著是陽光下閃著金光的瀑布水滴……
以上僅為舉例,在實際記憶過程中,場景(或者說情景)、記憶元素、音樂、情感、感官與故事的形成幾乎是同步的:
1~2秒的時間捕捉記憶元素,從圖片的場景構建
記憶情景,再用1~2秒的時間想象故事線的安排,剩下2~3秒形成故事,基本上7秒的時間足夠將一個故事徹底想完(音樂和情感、感官是一直持續的,幫助加深故事印象和對心靈的觸動),剩下3秒,我個人基本用來鞏固故事線(包括回想前面的圖片)。
目前,基本能做到120秒的12張圖片播放完后,能回想起10~11張圖片,只是先后順序到第五六張后會有打亂。一方面是因為想象的串聯不牢靠,有時也因為12張圖片里,會有3張左右的圖片雖然不同,但主題和色調卻大致相同,導致記憶過程出現混淆(如同為陽光、貓、道路等)。
總之,與無聲思考相比,無聲看圖以彩色有影像、有場景的圖片作為記憶目標,算是比較容易且基礎性的記憶訓練,因此,對記憶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也試著用
記憶技巧來體驗一下無聲看圖吧。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學員原創文章,轉載需注明出處 ,作者:王夏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