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想寫一篇關于視幅擴展的文章,但是總不知道該談些什么。前段時間,視幅又有了質的進步,終于想清楚了一些門道,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視幅擴大的一些表現吧。
沒有比較,就無所謂進步,先說說我視幅擴大前的訓練狀況:
記得當時的舒爾特表成績是數字8*8,文字6*6到7*7。那時,我便一直在嘗試用視幅擴展和一目多行的方式速讀文字,但是,因為視幅不夠大,總會遇到幾個問題:
1.看不到整塊文字區域的邊緣文字
2.看到文字卻不能很清晰地辨識文字,理解度不高(就像整體感知)
3.因為視幅不夠大,視線的快速轉換間,眼睛頻繁干澀發疼(訓練不到兩分鐘),還有明顯的拉鋸感
之后,便沒有再敢強制擴展視幅了,只是溫和地每天只訓練幾分鐘,眼睛不舒服就停止。
后來在手機上看電子書,習慣性地用一目多行的方式進行Z字形閱讀,卻發現,不知不覺地已經把整篇文章看完了,只用了幾秒鐘,雖然也并不是每一句話都看了,但是大體的意思還是理解了的。全部看完之后,眼睛只是輕微的不舒服,并沒有明顯的痛感。我又嘗試了幾篇文章,發現也是一樣只用幾秒鐘就看完了(僅限通俗材料閱讀),眼睛也沒有強烈的拉鋸感;然后,我便幾乎確定,我的視幅該是擴大了。
再來說說視幅擴大后的表現:
1.眼睛可以看到的文字區域擴大了。橫向、縱向都向外延伸了,行數越來越多,長度也在逐漸以1—3個文字字符上增加。
2.大腦對視幅內文字的感知和識別速度加快了。我一直覺得,對文字的識別就是對文字輪廓的從感知到識別(見《整體感知的本質是對“輪廓”的感知》)。而視幅擴大后,視幅內文字的輪廓也在變得越來越清晰,文字識別速度在不斷加快。
3.視線轉換速度加快,且眼睛不會有拉鋸感。視幅擴大前,用一目多行方式閱讀時,因對視幅內文字的識別和理解速度慢,該轉換視線時,思維的中心卻仍在當前的視幅內,視線的移動和思維的停留發生矛盾,眼睛便會在這種矛盾中產生拉鋸的痛感。
但當視幅擴大后,因為對視幅內文字的識別速度加快,在該轉換視線時就可以干干脆脆地轉換視線,眼睛便不會再有拉鋸感。
4.一目十行狀態下的理解率提高。一目十行的閱讀不是逐字逐句的閱讀,而是重點的keyword詞和句子的閱讀。這個過程不可避免要犧牲很多不重要的詞句。在視幅小的情況下,因為視幅內的文字區域小,對文字的識別速度也慢,所以整體的閱讀速度可能會比較高,但是對文章的理解率卻會很低。
而視幅擴大后,視幅內的可視文字增加、理解度也較高,整篇文章按照keyword跳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將整篇文章串聯成線。
這4點是目前我對自己在日常速讀訓練情境中視幅擴大表現的總結。當然,視幅的擴展是沒有止境的,相較于一目十行的最高境界來說,況且我目前的狀況也不過是一目3行左右,且長度上也有限。但是,有進步,對我個人而言,還是一種莫大的肯定,按照現在的做法,有耐心地一步步不斷擴展視幅。
我覺得,視幅擴展過程中,最需要的,是耐心和節奏,有了這兩者的配合,視幅擴展訓練才能長長久久地持續下去,對于怎樣度過這段漫長且頻繁出現的瓶頸期,我的做法是用一目多行的方式閱讀名著,如何閱讀?詳見我的文章:
《速讀名著,耐心鍛造一目十行的“金剛鉆”》一文。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學員原創文章
作者:王夏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