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智商高,就要了解
智商的意義,才能找到提升智商的好方法。
一個人智商(IQ)多少,一般指的是用韋氏智力測驗(Wechsler AdultIntelligence Scale)測得的分數,這個量表包含了語言測試(常識、理解、算術、相似、背數、詞匯等)以及操作測試(填圖、積木、圖法排列數字元號、圖形拼湊等)兩大部分。透過計分可以得出一個數值來表示智商高低,通常達到130或以上的,意味著智力水平高于98%的同齡人,140以上則稱為天才,而低于70的被懷疑有智力障礙。
南方醫科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肖蓉接受《生命時報》訪問時說,智商并非只是傳統意義上的抽象
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中提到,智商是我們解決難題或生產創造所需要的能力,它至少可以分成言語智力、邏輯數學智力、空間智力、運動智力、音樂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等7種類型,每個人都具有這7種智力,是多種能力的組合體,而不是只擁有單一的、用紙筆測驗可以測出的解答問題能力的個體。
從某種程度上說,智商測試的確是判斷一個人現有智力水平的一種客觀手段,它能夠讓我們了解自己的優勢、弱勢,更好地認識和發展自己,但它的結果不可能完全反映一個人的全部智力表現,也不能用來對我們未來的智力發展以及生活、事業的成功做出絕對判斷。
大家對智商的4個誤解,包括考試成績好就是智商高、四肢發達,頭腦就簡單、父母智商高,孩子肯定聰明以及高智商能彌補低情商(EQ)。
考試是對
學習能力、邏輯能力以及短時記憶力的檢測,但智力還包括空間思維能力、想象力、環境適應力、運動能力、社交能力等,這些憑借單一的考試無法測出。而人的運動能力和學習能力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健康的體魄能促進大腦的靈活,運動能力強也是高智力的表現。
孩子會繼承父母的一些優點,包括智商,但最終是否聰明主要靠后天的教育、訓練,所以很多小時候的神童因為不注重后天培養,最終資質平平、碌碌無為。
至于IQ與EQ,肖蓉指出,EQ高最核心的能力是了解自我,一個人如果無法覺察自己真實的需要,沒有明確的目標和發展的動力,就算他們學業表現優秀,但EQ發展還是受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