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學家曾寫過這樣一則故事:陳堯咨善于射箭,號稱"當世無雙",他也很以之自豪,能夠八九不離十,實在也算可以的了,但是有一個普普通通的賣油翁,閑著沒事,瞇起眼睛,似看非看,毫不欽佩,更無贊嘆之意,這使陳堯咨感到納悶,想來在自己的赫赫聲威下,其人表露不敬必然有所蹊蹺,便好奇地問:"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哪知這個賣油翁輕描淡寫地回答:"無他,唯手熟爾。"
這不免使以壞脾氣著稱的陳堯咨大為難堪,不禁大怒斥責道:"爾安敢輕吾射!"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于是就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用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蘆,油從錢孔注入,但錢幣卻未被打濕。賣油翁只是說:“我并沒有別的本事,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
雖然賣油翁嘴上說的如此輕松,不過我們都知道一件事要做到熟練,可不只是說說而已,就像快速閱讀高手、記憶達人們,能在一分鐘閱讀上萬字,記憶幾十件毫無關聯的物品一樣,看似輕松,可這背后不知是多少次的練習,多少次的重復啊。
任何人只要專注于一個領域,5年可以成為專家,10年可以成為權威,15年就可以世界頂尖。也就是說,只要你能在一個特定領域,投入7300個小時,就能成為專家;投入14600個小時就能成為權威;而投入21900個小時,就可以成為世界頂尖。但如果你只投入3分鐘,你就什么也不是。—博恩•崔西
如果你愿意在某個領域上下功夫,并了解為達到這個目的所要做的事,剩下的就是積累經驗。在積累經驗的過程中,必定會遇到重復多次的事件。重復看起來是個笨辦法,但確實能夠看到效果,重復的過程看似乏味枯燥,其實改變就在一次次重復中悄然發生。
很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們用精英特速讀軟件來訓練快速閱讀能力,每天都要重復進行由消除音讀到水平測試、上傳更新的每一個步驟,不知不覺在這重復中,就像條件反射一樣,腦袋還來不及反應,眼前的文字已經映入腦海,如一幅圖畫一樣閃現出。
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十分神奇,也許我們并不會像秒表計時那樣把每天做過的事按小時全都計算出來。但如果我們一直重復做,改變就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刻悄然發生。想一想生活中那些常見的情景,早上起床,刷牙,洗臉,拿起筷子吃飯,這一系列動作,有經過大腦的深度思考嗎?并沒有,因為他們已經成了我們的習慣,我們不需要意識來完成這些動作,內在的
潛意識已經替我們完成了。
一個行為經過多次的重復就會變成潛意識。這種潛意識使行為不需要經歷認真的思考和邏輯的分析,就會自然的發生。這樣看來那個能夠使量變引起質變的神奇現象也許與潛意識有關,潛意識是人們不能認知或沒有認知到的部分,是人們"已經發生但并未達到意識狀態的心理活動過程"。弗洛伊德又將潛意識分為前意識和無意識兩個部分,有的又譯為前意識和潛意識。
不斷的重復就像是為將知識“輸送”進潛意識里而鋪設道路,當它到達了潛意識的管轄范圍,無需意識動手,一切就會向瀑布般傾斜而下。不論任何事,好事壞事,有意識無意識,久而久之都會對我們產生影響。所以面對只此一次的人生,對于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找到方向,在你想要努力的領域堅持重復,重復堅持。
如何進行重復?
先啟動:寫下想要
達成的目標,與自己簽約。將寫下的目標擺在生活中最明顯的地方,而且要用感官與畫面來描述。例如:“希望學會快速閱讀”,這樣只有單純的形容詞,請把它具體化,好比說:“希望能夠一目十行、過目不忘”。讓目標更明確,獲得直接的解決方式。
再加溫:重復想像計數。以前每天練習,今天做一次是“一”,明天再做一次還是“一”,后天還是“一”,每天都是同樣的“一”很無聊,而且要持續很久才會看到明顯的差異,自然容易半途而廢。重復想像計數則不一樣,你先不用做,光想就計數,想一次是一,想兩次就是二,所以今天是“一”,明天可能變成是“50”,后天就變成“100”,當你看到自己居然有這么大的想念數量,你的潛意識將會自動強化。
實踐:想像100次,只做一次。當重復想像計數100次,你就做一次跟目標有關的行動,想100次做一次就好,夠簡單吧,由于1%這個目標很簡單,很容易開始,你就不會覺得很難。而當重復想像的數量越多,你的行動次數就會跟著增加,久而久之你的
行動力就會不斷強化,變成一種自動自發的習慣了。
萬事開頭難,在第一次做某件事的時候,我們必須要經過大腦的思考,潛意識才有可能在未來發揮作用。也許一開始我們會模仿別人的操作方法,模仿是對的但更重要的是分析,理性的理解他人所做的事如何在自己身上發揮作用,之后就是積極的重復。所以不要覺得自己笨,不懂高超的技巧,不會運用“巧勁”,從重復入手,摒棄重復多久都還是老樣子的觀念,相信潛意識的力量,積累到一定數量,將會完成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