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讀書人都一直受到人們的尊重,甚至在某些時候,讀書人能夠享受到的待遇遠遠超出人們想象。比如在唐朝的時候,如果遇到劫匪,只要說明自己讀書人的身份,尤其是那種比較有名氣的讀書人,那么非但不會遭遇搶劫,反倒會被盜匪們熱情邀請題詩留作紀念,然后會恭送過關。所以無論是古時還是現代,無論是為了得到人們尊重還是為自己前途考慮,都需要多讀書。
很多人讀書十分刻苦,信奉的是“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材”,一定的勤奮是必要的,否則再好的天賦也等于白費,可是相較于勤奮,還有一種品質更加重要,即深度思索。只有具備良好的深度思索能力,我們的閱讀才會真正有質量,讀過的書籍才會真正化為我們的營養成分。
曾經有一則小故事,說的是有人想要應聘一家投資公司,面試官為了他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平生讀過的哪一本書印象最深,書的作者是誰?第二個問題是平時看科幻電影嗎?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影片?結果這人一個問題都回答不上來,書倒是有過幾本印象深刻的,可也只是能記住一些書中的基本觀點而已,對于書的作者完全沒有印象。至于科幻電影,更是以平日里工作忙,無暇顧及為由敷衍了過去。最終沒有被錄取,問及原因,面試官告訴他,他的知識深度與廣度不夠。
我們閱讀需要有深度,要有自己的
理解,先要保證將全書內容從整體上把握清楚,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不能只鱗片爪只看梗概,要跟著作者的思路走,看他的思想軌跡,看他如何有條理得論述自己的道理,看他如何布局,如何在細節方面展現獨到之處,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學習,結果很重要,但過程同樣重要,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會真正理解這本書,真正理解作者,然后我們才能說,這本書自己真正讀過了。
閱讀最忌諱驚鴻一瞥式的閱讀,每一頁都要帶著自己的思想來讀,不僅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讀書就是跟一個朋友的交流,傾聽的態度很重要,認真聽,認真思索,不能敷衍。我們知道即便再好的朋友,觀念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會有爭論,在爭論的過程中,我們最終都會有所得,在閱讀時,需要在思想上有這種爭論,爭論的過程,也就是深度思索的過程。深入思索過的書籍,是堅實的階梯,可以幫助自己登上一座座人生高峰。
可見深度思索真的非常重要,而若想使深度思索的作用發揮到最大,首先要保證的是所讀的書是自己喜歡的。書籍選擇很重要,世界上的圖書千千萬萬,我們沒有能力全都讀完,所以一定要優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來讀,只有自己感興趣,才會有深度思索的動力。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樣的老師引導下,思索能力會得到大幅度的強化,可以說,思索深度如何,完全取決于
閱讀興趣有多大。
另外閱讀時決心也很重要。很多書籍雖然自己感興趣,但不代表自己可以輕松自在得讀懂,很多時候甚至會遇到十分艱澀的內容,所以每讀一本書都要有決心,要下決心一條胡同走到黑,無論讀時遇到怎樣的艱難,都不要打退堂鼓,堅決咬定青山不放松,堅決披荊斬棘,努力闖一片坦途出來,只有具備這樣的決心,才能汲取到每一本書的營養,做到開卷有益,掩卷有得。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原創文章,轉載需注明
作者:ks711